【办实事 解难题】标的额近2600万!海城法院高效审结一起涉企纠纷案件
信息来源:海城市人民法院
时间:2023-08-07
为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,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,海城法院坚持做好能动型司法审判工作,寻求与当事人利益最为契合的方式化解矛盾,最大限度缩短涉企案件流转时间和办理周期,让助企惠企举措落实落地,切实服务保障企业振兴发展,努力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。今年上半年,海城法院腾鳌法庭审理了一起具有诉讼标的额大、争议大、案情复杂、涉及法律问题多等特点的涉企合同纠纷案件。
原告于2021年1月28日按《合作协议》的约定向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支付业务保证金5000万元,合作期限为12个月。后经多次补充签订协议及还款,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尚欠业务保证金2600万元及利息。故原告起诉到法院,要求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给付业务保证金2600万元及利息。
被告辽宁某置业公司系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的独资股东,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、被告辽宁某置业公司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财产。且原告与被告沈阳某置业公司、被告某发展集团公司签订《<合作协议>之补充协议2》,《<合作协议>之补充协议3》,约定由被告某发展集团公司对业务保证金及利息承担连带保证责任。
案件进入立案程序后,立案工作人员立即按照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的要求,根据登记台账制度进行立案登记,收取当事人诉讼材料,辅导当事人立案。立案受理后,集约送达团队立即对各方当事人送达了诉讼文书。

运用庭前会议明确争点,指导举证、提升效率
由于本案证据繁多,法律关系复杂,且标的额较大,腾鳌法庭迅速组织多名法官对该案件进行法律研讨,梳理该案案情、探讨该案的法律适用。在召开的庭前会议上,多名法官助理组织当事人进行交换证据,快速梳理证据材料。承办法官就真实性存疑的证据以及尚未提供的重要证据进行释明,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电子版原件,避免了后续反复进行证据交换。在庭前会议中,承办法官对争议焦点进行归纳总结,明确争议焦点后,提出初步解决方案。并给予案件当事人充分的协商与考虑时间,从而极大地提高案件审理效率。
该案依法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。在经过十几次字斟句酌、内容校对后,最终向当事人送达了该案的判决书。承办法官在该案判决书宣判送达后,对各方当事人耐心地进行了判后答疑工作,消除疑问,解答法律问题。该案各方当事人实现了由争议较大到服判息诉的转变,并在判决书送达后,双方自行达成履行还款的和解协议,约定义务人分期履行还款义务及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。

大标的额民商事案件不仅牵涉到案涉主体的利益,由于争议利益巨大,对当事人经营造成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,稍有不慎,将加剧企业资金压力,甚至影响与之交易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。因此,在处理大标的额案件时,海城法院坚持对诉讼主体的经营情况、案涉纠纷、发展情况、基础法律关系等信息进行汇总及分析,预估诉讼风险,寻找纠纷化解最适宜的方式,防止“一案结而多案生”。
这起案件的化解是海城法院法官坚持能动司法办案的一个缩影,体现了我院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,服务保障企业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。日后,海城法院将持续推动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建设,站在司法为民最前沿,化解矛盾第一线,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法院力量!
责任编辑:刘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