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科学家发现抗结直肠癌新策略

信息来源:科技部生物中心 时间:2023-10-25

 结直肠癌(CRC)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。作为治疗转移性CRC的一线药物,化疗药物卡培他滨(Cap)具有肿瘤特异性毒性和高响应率等优势,但其血浆半衰期极短,有待开发能够有效延缓其血浆清除的递送系统以提高Cap的临床疗效。CRC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群密切相关,以木聚糖为代表的益生元可以被益生菌消化代谢,提高肠道有益菌的比例,且自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具备成为化疗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潜力。

近期,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近期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发表题为“Combining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and chemotherapy by capecitabine-loaded prebiotic nanoparticle improves colorectal cancer therapy”的研究论文,展示了研究肠道菌群调控和化疗结合一体化抗结直肠癌的新发现。

研究人员合成了两亲性的木聚糖-硬脂酸偶联物(Sxy),Sxy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,并将硬脂酸修饰的Cap包裹在纳米粒内核中,获得载Cap益生元纳米粒SCXN。研究结果显示,口服给药后,SCXN在胃部稳定,在肠道特定细菌的作用下,木聚糖逐渐降解,纳米粒解离并持续释放Cap,与游离药相比可减缓Cap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,减慢清除,增加瘤内蓄积,提高肿瘤细胞杀伤效率。同时,木聚糖降解后提高了肠道益生菌比例,降低了致癌菌比例,增加了有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。在荷CT26及MC38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开展的药效评价结果表明,与游离Cap相比,SCXN口服后瘤内CD8+ T细胞数量增加,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,肿瘤抑制率从5.29%提高至71.78%。此外,SCX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可使结肠癌模型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从14天延长至33.5天。

该研究开发的基于益生元的肠道菌群调节-化疗一体化纳米递送系统有望为CRC治疗提供新策略。

注:此研究成果摘自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仅供参考。


联系我们

地址: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光栅路33号

服务热线:0412-5886581

联系电话:0412-5510012

主办单位:鞍山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备案:辽ICP备16008871号-1
中文域名:鞍山市中小企业 建议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政府网站,是否继续?